<rt id="1tkns"></rt>
    1. <strong id="1tkns"><label id="1tkns"><video id="1tkns"></video></label></strong>

      <cite id="1tkns"></cite>
    2. <tt id="1tkns"></tt>
    3. <rt id="1tkns"><progress id="1tkns"></progress></rt>
    4. <cite id="1tkns"></cite>
      <rt id="1tkns"><optgroup id="1tkns"><acronym id="1tkns"></acronym></optgroup></rt>
      當前位置: 首頁 > 建設效益

      2021年山洪災害防御十大典型案例,筑起防御山洪堅實“堤壩”

      2022-03-09

      2021年汛期,全國先后共出現42次強降雨過程,多地暴雨屢破歷史極值,山洪頻發各級水利工作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創新舉措筑起了防御山洪的堅實“堤壩”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F推出山洪災害預警避險十大案例。

      一、福建省邵武市下沙鎮“6·28”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6月28日,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下沙鎮突遭歷史罕見極端暴雨襲擊,引發了百年不遇的山洪。因預警及時,避免了危險區600余人因災傷亡,實現了成功避險。

      基本情況

      6月28日,下沙鎮最大3小時累計降雨177毫米,最大6小時累計降雨291毫米,均超百年一遇,暴雨導致山洪暴發,水位暴漲。11時30分至12時,下沙鎮街面開始進水,12時30分左右街面水深達到最大值2—3米,集鎮嚴重進水,受淹面積超7萬平方米,近108棟房屋嚴重進水(大部分房屋進水接近3米,鎮政府被淹近2米)。


      鎮政府被淹近2米

      橋梁嚴重堵塞
       
      河邊建筑被淹一層樓高

      預警避險情況

      福建省山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當日多種預警方式都提前預見到了山洪風險,水利值班人員通過預警平臺向防汛辦公室發送預警信息,提請做好轉移避險工作。鄉鎮、村莊值班人員收到預警信息后用預警廣播、手搖報警器和銅鑼等多種措施發布人員轉移預警,并立刻安排干部進組入戶,組織低洼地帶群眾轉移避險,將受山洪威脅人員采取投親靠友、集中安置等方式進行了安全轉移,在轉移和安置過程中,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了重點幫扶和專人照看,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由于預警發布及時,決策果斷有力,提前撤離了群眾,實現了成功避險,無一人傷亡。


      2021年6月28日下沙鎮預警過程

       

      氣象預警分析:2021年6月28日8時54分,發布的未來6小時氣象風險預警(預警涵蓋下沙鎮)。

      臨近預警分析:福建省氣象臺于當日8時15分發布了短時強天氣報告,預報未來2小時下沙鎮累計降雨可達60—90毫米,系統在8時25分計算產生警戒預警;當日9時35分,福建省氣象臺再次發布短時強天氣報告,預報未來2小時下沙鎮累計降雨可達50—80毫米,系統在9時45分計算產生危險預警,指令性預警預見期約2小時。


      2021年6月28日8時25分下沙鎮臨近預報過程線

      2021年6月28日9時45分下沙鎮臨近預報過程線

      實時預警分析:2021年6月28日8時34分,邵武市下沙鎮過去3小時累計降雨76毫米,實時雨量預警達到警戒級別;當日9時50分,實時洪水預警達到關注級別;當日10時33分,下沙鎮過去3小時累計降雨量已達110毫米,實時雨量預警等級提升至危險,預見期約1小時;當日11時20分,實時洪水預警等級提升至極危險,預見期約10分鐘。


      “6·28”下沙鎮實時洪水預警過程線 
       

      經驗做法

      2021年汛前,福建省水利廳多次組織省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平臺操作培訓及預警報告編制發布流程、規則培訓,各級值班人員對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高度重視,能夠熟練掌握平臺監測、預警方式,為提前轉移奠定了基礎。

      “6·28”當日福建省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平臺精準預測到了下沙鎮存在的風險,提前近2小時發出指令性山洪預警轉移避險信息。事實證明,山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平臺運用的臨近預報預警方法(基于水文—氣象耦合的山洪災害預警),同時結合了氣象部門的短時強天氣報告及小流域洪水預報技術優勢,既有臨近天氣預報的延長預見期優勢,又能比氣象預警更為精準,空報率降低了60%,重點防御鄉鎮從30個左右減少到10個左右,防御重點更為突出。山洪災害預報預警向“定點、定時、定量”的山洪災害精準預警邁出了堅實一步,是未來山洪災害預警預報(特別是人口密集鄉鎮)的趨勢,能更高效、準確地支撐防汛指揮決策。

      二、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8·15”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8月15日,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沐塵鄉三源嶺水山洪暴發,由于預警及時、處置有效,雙戴、梧村、慶豐等沿河村落71戶95人成功避險轉移。

      預警避險情況

      8月15日16時,龍游縣普降暴雨,龍游縣林業水利局值班人員在監測到強降雨后,立即在全縣預警員微信群發布信息,督促有關村級預警員到崗巡查,及時反饋實地降雨和河道水位情況。17時,部分沿河村落降雨觸發山洪監測預警,預警平臺立即向相關責任人發送預警信息。與此同時,雙戴村預警員吳永生根據配備的簡易雨量警報器顯示內容,向縣林業水利局報送2小時累計雨量達108毫米的信息。龍游縣林業水利局再次發出預警,并立即組織技術人員趕赴沐塵鄉,與縣、鄉干部一起迅速組織人員轉移,30分鐘內將71戶95名群眾全部轉移至避災安置點。不久,沐塵鄉三源嶺水山洪暴發,部分農田被淹、房屋進水。由于預警及時,轉移徹底,山洪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經驗做法

      本次龍游縣山洪災害防御成功,得益于以下五方面:一是出臺《龍游縣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指南》,規范山洪災害防御各項工作并明確部門、基層責任,推動山洪災害預警及應急聯動機制落實落地;二是逐村劃定警戒(準備轉移)水位、危急(立即轉移)兩條水位線,強化現地預警員預警;三是及時更新山洪防御對象清單和責任人清單,開展閾值復核,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四是在每個山洪災害危險區設立標牌標識,向山洪災害危險區居民戶發放轉移避險明白卡、宣傳冊,提升群眾自救互救能力;五是預警及時、響應快速、聯動高效,實現山洪災害精準預警到村到人,果斷組織轉移不漏一戶一人。


      山洪災害現場

      龍游縣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指南
       

      三、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7·23”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受2021年6號臺風“煙花”影響,2021年7月23日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普降大雨,暴發山洪災害。由于預警及時、轉移到位、管控有效,成功避免了危險區65戶153人因災傷亡。

      預警避險情況

      7月23日下午浙江省水利廳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根據氣象預報結果,分析出紹興市柯橋區未來24小時有發生山洪災害的風險。17時15分,省水利廳向柯橋區發送未來24小時山洪災害藍色預警,提醒加強山洪災害防御工作;24日9時35分,水利廳向柯橋區發送未來3小時山洪災害短臨預警。24日6時起,柯橋區農業農村局根據雨量實時監測信息,利用山洪監測預警平臺向夏履鎮蓮西溪小流域沿線的建民、建幸、蓮花等山洪重點村落發送準備轉移和立即轉移預警短信。收到預警信息后,夏履鎮迅速采取措施,組織人員轉移,于9時完成危險區65戶153人的轉移安置。10時30分,蓮西溪暴發山洪災害。由于預警及時、轉移到位、管控有效,成功避免了人員傷亡。

      經驗做法

      蓮西溪上游有2座山塘、8座堰壩、6座橋梁,蓋板涵長達900米,小流域沿線存在臨河隱患、阻水隱患和工程隱患,山洪災害風險較為典型。本次山洪災害防御成功,一是得益于前期詳實的調查評價準確識別風險、摸清風險底數,夯實了防御基礎。二是得益于堅持預報預警和監測預警并舉,形成點面結合、長短結合互為補充的風險研判格局,山洪災害防御提前量和精準度大幅提高,為基層政府山洪災害防御應急處突、臨災避險發揮重要決策支撐,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山洪暴發

      人員轉移

      四、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6·30”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6月30日,受強降雨影響,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洛清江宛田鄉河段出現超警0.55米的洪水,強降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950萬元,農作物受災面積6000畝,多處山區道路交通、電力、通訊中斷,水利設施毀壞嚴重。臨桂區四個鄉鎮因山洪災害預警及時、防御預案具有針對性,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100余人,避免了人員傷亡。

      預警避險情況

      6月29日上午,廣西山洪災害風險分析系統根據降雨預測信息,提前發布山洪災害風險警報,其中臨桂區屬于山洪災害風險較高區域。市、縣水利局及時將相關山洪風險警報傳遞至鄉鎮,7條極有可能發生山洪的河流所影響的四個鄉鎮和村屯提前做好了人員轉移部署等防御準備。23時,臨桂區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洛清江宛田鄉河段出現了超警0.55米的洪水。30日凌晨5時,洛清江水位急速上漲,部分山洪站點一小時降雨量超過設置預警閾值,觸發村級山洪災害實時預警。村級山洪災害防治責任人接到需要立即轉移的山洪災害預警信息后,迅速按照提前分配的責任分區上崗,根據村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中轉移方案原則和路線,組織群眾進行轉移避險。村支書一邊巡查一邊要求村干部隔15分鐘發一次微信視頻,及時掌握村里水位情況。溝道水位不斷上漲,至7時部分農戶家已開始進水,干部、村民與時間賽跑,按預定路線轉移至高處,老人至鄰舍家安置,共轉移29戶100余人。因轉移及時,山洪未造成人員傷亡。

      經驗做法

      及時的山洪災害風險預警是提前部署人員轉移、做好相關防御準備的基礎,是在暴雨期間能夠小范圍快速有效實施人員轉移的關鍵。本次成功轉移避險,一是廣西每年汛前復核率定山洪災害危險區預警閾值,及時調整危險區,為提升預警精準度做好基礎工作。二是廣西建立的自治區、市、縣三級統一的山洪運維保障及考評體系,確保實現了山洪監測數據到報率90%、預警信息發布率95%的目標,為預警信息發得出、收得到打下基礎。三是充分發揮了廣西山洪災害實時預警和預報預警的“雙預警”優勢,同時自治區預警到縣、市預警到鄉鎮、縣預警到村的全方位、多層次、到個人的山洪災害風險快速預警機制在防御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每年都修訂完善了山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提高了預案的可操作性,能快速的確定轉移方案和路線,及時、有序的轉移危險區內受威脅群眾,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臨桂區“6·30”山洪災害現場

      五、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6·21”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6月21日,柳州市鹿寨縣普降暴雨,1小時最大降雨達57毫米,洛江段洪水暴漲,發生災害。因預警及時、責任人排查到位、群眾轉移迅速,安全撤離轉移500余人,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

      預警避險情況

      6月21日凌晨,柳州市鹿寨縣出現了一次短時強降雨過程,1小時最大降雨達57毫米。受連續降雨、短時暴雨和上游來水的共同影響,洛江段于6月21日7時10分出現114.5米(警戒水位114.5米)的洪峰水位。為應對突如其來的洪水,鹿寨縣水利局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發布洪水預警信息,堅持執行“1小時內降雨量達50毫米,防汛值班人員立即電話通知降雨區域鄉鎮主要領導;3小時降雨達100毫米的,立即通知縣主要領導”的要求,并密切關注雨情態勢做好信息報送;山洪災害防御責任人也及時將預警信息通過短信、微信、電話通知危險區群眾。當監測到1小時降雨量超過50毫米后,防汛值班人員立即電話報告并提出轉移避險建議,縣政府第一時間組織縣、鄉、村360名干部及山洪災害防治責任人對三個重點鄉鎮面積28平方公里的20個山洪危險點進行排查,連夜轉移500名群眾。雖然本次轉移群眾數量較大、人員分散,但由于2021年鹿寨縣多次組織干部群眾進行山洪災害防御演練,以洪痕標識為載體進行山洪災害知識進社區宣傳活動,切實提高了群眾的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許多村民在得到轉移指令后,主動按照設置的轉移路線牌撤離,使得整個排查轉移過程有序、快速。

      經驗做法

      本次成功的山洪災害轉移避險案例,充分說明了完善的群測群防體系是當前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之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得益于及時調整更新基層山洪災害防治責任人。廣西建立了以鄉鎮政府為單位,村委會為單元,以自然村、居民區、山洪災害危險區等責任區為網格的基層防汛責任組織體系,在山洪系統錄入了基層責任人近20萬人,同時責任人利用平臺在線學習、演練等模塊及時學習,提高了履職能力。二是得益于每年建設的山洪災害洪痕標識,能直觀的為當地群眾展示歷史洪水信息和淹沒高度,起到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使得群眾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山洪災害、提高了主動避險意識。三是得益于有操作性村級山洪災害應急預案。廣西對受山洪威脅的村屯組織編制應急預案,通過演練不斷提高村級山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建設轉移路線指示牌提高轉移工作效率,打通了山洪災害防御“最后一公里”。
       

      六、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黃村“7·23”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7月23日凌晨,因前期多日持續降雨加上遭受大暴雨襲擊,溝道洪水猛漲,致使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澗峪行政村黃村組發生山洪災害,沖毀該村3.2公里河道堤防、4.6公里進村道路,沖塌房屋6棟、學校一所,損壞農村飲水設施管網2.3公里,沖毀便民橋3座,導致電力、通訊設施中斷,河道水位簡易報警器和自動雨量監測站損毀,204畝農田和106畝果樹絕收,直接經濟損失8700萬元。面對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山洪災害,區水利局及時精準預警,當地政府決策果斷有力,提前6小時撤離群眾,避免了人員傷亡,實現成功避險。

      預警避險情況

      7月22日晚7時許,省、市、區氣象部門分別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息。晚9時許,華州區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根據剛發布的暴雨黃色預警信息,果斷決策要求南部山區各鎮組織山洪災害危險區群眾及時撤離,確保安全。黃村組組長(預警信息監測員)黃彥軍同時接到區水務局、高塘鎮政府發出的組織群眾按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制定路線撤離到預備地點的電話指令。黃彥軍再次查看裝在家中的山洪災害雨量監測信息顯示屏,看著不斷增大的數字,立馬叫上兒子一起組織群眾撤離。晚10時30分左右,全村153人全部集中撤離完畢。晚11時,預警信息又升級為暴雨橙色預警。23日凌晨2時許,特大暴雨如期而至,2時15分,山洪暴發。山洪過處,摧枯拉朽,一切盡毀。山洪持續到早上6時方才漸小,水流逐漸平穩下來。轉移的群眾在安置點度過了安全的一夜。

      經驗做法

      “7·23”黃村山洪災害的成功避險是群測群防預警機制、科技預警和精準研判相結合的結果。一是得益于省級平臺全面部署。2021年,陜西省加大山洪災害防御投入力度,構建省市縣一體化應用平臺,改造升級267個自動雨量站、154個自動水文站、增設69個站點衛星通信功能,科技的支持保障了汛情雨情預測、預警、預報的及時性和精確度,為政府部門精準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為群眾安全撤離爭取了時間。二是得益于雨水情監測準確、預警及時發布、信息傳達迅速,突出了防御重點地區,精準劃定了轉移人員。完善的預警體系、有效的群測群防機制和科學精準的研判決策相得益彰,夯實了山洪災害預警避險的基礎。

      黃村山洪災害現場

      七、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5·11”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5月10日19時至11日6時,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遭受特大暴雨襲擊,累計降雨量值達275.3毫米,導致山洪暴發,造成交通中斷、房屋被淹、設施損壞。由于預警及時、轉移避險有效,此次災害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預警避險情況

      5月10日19時,黔東南州水務局根據氣象預報,制作發布了黔東南州山洪災害風險預警,同時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Ⅲ級應急響應,并多次通過電話、短信提醒錦屏縣做好山洪災害防范工作。5月10日17時33分,錦屏縣水務局通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發布預警信息,要求各山洪災害易發區負責人到崗到位。20時36分,錦屏縣水務局依托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發現銅鼓鎮兩

      經驗做法

      一是提升防御意識能力。錦屏縣水務局、銅鼓鎮政府汛前專門開展了應急演練和科普宣傳,提升了鎮村有關人員特別是村兩委人員對山洪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和群眾的避險意識。二是落實“四早”防御機制。按照早預警、早會商、早響應、早轉移“四早”工作法,錦屏縣水務局邀請相關部門提前會商研判,根據會商結果及早啟動響應、早預警,并落實人員對重點隱患區域開展巡查,及時轉移群眾。三是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水務部門值守人員24小時緊盯降雨情況,利用預警平臺向強降雨落區發布預警短信88915條,村組值守人員在洪峰來臨前利用手搖報警器、銅鑼、鼓、電話等及時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戶到人。四是基層處置及時有力。山洪災害防御“三個責任人”及村兩委等工作人員在轉移群眾時發揮關鍵作用,提前防范、迅速反應、果斷轉移,從而避免了人員傷亡。小時降雨量已達90毫米,隨即向銅鼓鎮政府值班人員通報雨水情,提醒做好山洪災害防御相關工作。20時51分,錦屏縣水務局通過系統發現銅鼓鎮累計降雨量仍未減少,再次電話提醒銅鼓鎮加強值守,做好沿河及低洼地帶防范工作。11日1時23分,銅鼓鎮累計降雨量已達150毫米,且降雨強度并未減弱。錦屏縣水務局電話提請銅鼓鎮做好人員轉移工作。銅鼓鎮花橋村山洪災害“三個責任人”按照縣水務局發布的實時預警信息,結合江河來水及降雨情況決定組織群眾撤離,同時向鎮政府匯報情況?;虼宕逯谝粫r間使用預警廣播通知群眾撤離,其余人員拿上銅鑼分片入戶提醒群眾,迅速組織群眾撤離。1時45分,受威脅區域群眾372人撤離到安全區域。1時52分,山洪暴發,洪水沖入村莊,淹沒農田,由于預警轉移及時,此次災害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基層干部入戶通知群眾轉移

      八、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6·30”山洪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6月30日至7月1日,浮梁縣平均降雨量168.5毫米,最大點降雨量達268毫米,浮梁縣湘湖鎮玉田村、臧灣鄉何家塢村等發生較大洪水。因預警及時,避免了199人因災傷亡,實現了成功避險。

      預警避險情況

      6月30日至7月1日,浮梁縣平均降雨量168.5毫米,最大點降雨量達268毫米,浮梁縣湘湖鎮玉田村、臧灣鄉何家塢村等發生較大洪水。浮梁縣水利局值班人員監視到山洪災害預警平臺產生預警,立即向縣、鄉防辦有關負責同志發送預警信息,提請做好轉移工作。湘湖鎮玉田村、臧灣鄉何家塢村收到預警信息后,利用預警廣播、手搖報警器和銅鑼等多種措施發布人員轉移預警,并立刻安排村組干部入組上戶,組織低洼地帶群眾轉移,采取投親靠友、集中安置等方式將受山洪威脅人員進行了安全轉移,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在轉移和安置過程中,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了重點幫扶和專人照看。據統計,本次共轉移受山洪威脅群眾199人,同時,對集中安置轉移的群眾做好生活保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湘湖鎮山洪暴發

      實施交通管制

      轉移群眾并做好生活保障

      經驗做法

      一是汛前演練熟悉情況。2021年5月中旬,浮梁縣在各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組織了演練和培訓,有關責任人和群眾熟悉了轉移路線和安置要求。二是預警及時準確。災害發生前,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及時發布預警,并且預警時間和區域均較準確,鄉、村及時果斷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轉移,同步做好了安置工作。 

      九、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6·26”山洪泥石流災害和木里縣“7·5”山洪泥石流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汛期,涼山州遭遇24輪強降雨天氣過程,造成14縣(市)144個鄉(鎮)受災,共轉移山洪災害危險區3萬余戶17萬多人,成功避讓山洪災害40起,避免可能因災傷亡1228人。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喜德縣“6·26”山洪泥石流災害和木里縣“7·5”山洪泥石流災害。

      預警避險情況

      喜德縣“6·26”山洪泥石流災害預警避險情況。6月26日18時至19時,涼山州、喜德縣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發出災害風險預警,有關鎮村立即組織責任人上崗到位,開展監測巡查。26日23時至27日2時,喜德縣冕山鎮俄爾則俄、者果、爾史、和平、新橋5個村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其中俄爾則俄村境內1小時降雨量達到42.5毫米,3小時降雨量達到87毫米。23時,責任人巴久爾鐵根據雨勢,立即組織俄爾則俄村二組危險區(小山危險區)按照“三個緊急撤離”原則果斷組織受威脅群眾156戶699人(含37名外來務工人員)轉移避險并向冕山鎮報告。冕山鎮接報后,于23時50分組織下游者果、爾史、和平、新橋4個村群眾避險轉移。2處共計撤離疏散560戶2337人。此次強降雨導致山洪泥石流災害暴發,造成5個村不同程度受災,農戶房屋進水,車輛、牲畜、畜圈和農作物損壞嚴重,直接經濟損失1208萬元。由于預警及時,轉移果斷徹底,此次山洪泥石流災害無人員傷亡。

       木里縣“7·5”山洪泥石流災害預警避險情況。

      7月5日涼山州木里縣普降暴雨,16時30分,涼山州防汛防地災指揮部根據監測情況向木里縣發布防汛防地災預警通知單。17時30分,木里縣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向項腳等鄉鎮發出預警,要求加強山洪等災害防范。17時45分,溝道上游無人區出現強降雨,項腳鄉相關責任人根據預警信息和實時降雨情況果斷向受項腳溝流域7條支溝威脅的群眾發出轉移避險指令,應急民兵分隊按預案組織群眾緊急轉移撤離,并于18時7分按預案路線將251戶1042人(含施工人員94人)全部安全轉移至避險點。3分鐘后,項腳溝流域黃泥巴溝、瓦科溝、甲爾溝等7條支溝相繼暴發山洪泥石流,造成186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近200頭(只)牲畜死亡,約2公里道路毀損,交通、通信中斷。由于轉移及時,此次山洪泥石流災害無人員傷亡。

      經驗做法

      一是專班推進。涼山州、各縣(市)成立由水利、應急、自然資源、氣象、水文5部門組成的防汛防地災聯合指揮部工作專班,下設7個工作組實戰化運行。二是滾動預警。在汛期每日16:30會商,形成預警響應通知單,實時點對點調度縣(市),整個汛期發出《涼山州地質災害和防汛減災氣象風險預警響應通知單》128期,共計發布山洪災害風險黃色預警26次,藍色預警80次。三是把住關鍵。對每個山洪災害危險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預案進行“誰通知、通知誰、誰幫誰、撤離線路、避險點位”等關鍵要素把關審查,高頻次組織危險區、隱患點避險演練,讓群眾形成“條件反射”。四是分級管理。發布藍色、黃色預警時,加強研判,做好撤離準備;發布24小時橙色、紅色預警時,實行見雨就撤;發布3小時緊急橙色、紅色預警時,無條件組織群眾30分鐘內撤離到位。對提前過渡性安置轉移的群眾,村組每天打電話問、每天去原住址核;對臨時撤離轉移群眾,每天至少清點3次,確保不落一戶一人。五是強化保障。鄉鎮包村干部負責對所有山洪災害危險區和地災隱患點受威脅群眾基本情況進行摸排。對提前進行過渡性安置轉移的,按每月每戶1000元標準進行補助;對臨時撤離轉移的,按“每人每天20元+2桶方便面+4根火腿腸”標準落實生活保障。


      涼山州會理縣山洪災害危險區責任人加強夜間巡查

      涼山州木里縣“7·5”項腳溝山洪泥石流災害現場

      涼山州木里縣“7·5”項腳溝山洪泥石流災害示意圖

      十、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7·14”山洪泥石流災害預警避險案例

      2021年7月14日,黑水縣局部遭受強降雨,多處發生山洪、泥石流、塌方等災害,3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多處房屋受損。由于轉移及時,無人員因災傷亡。

      預警避險情況

      7月14日,阿壩州黑水縣遭遇強降雨過程。15時,縣科農牧水局收到省級山洪災害風險預警后,通過山洪災害預警平臺、四川省水旱災害防御決策支持系統平臺“點對點”發布預警短信,同時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通知山洪災害危險區行政責任人做好防范應對工作。17時,縣科農牧水局對山洪災害危險區責任人上崗值守情況進行抽查,其中抽查谷汝村鋪曲組山洪災害危險區時,特別要求加強監測預警,做好實時監測及避險轉移準備。19時15分,谷汝村鋪曲組山洪災害危險區責任人石旦真發現谷汝溝上游深溝處天色越來越暗,隱約聽見有轟隆聲,初判已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立即通知下游河壩組危險區責任人達爾基,達爾基向蘆花鎮政府報告,蘆花鎮根據預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鎮、村兩級隨即利用移動電話、預警廣播、“村村響”及敲鑼等方式在村內奔走發布轉移撤離信息,同時組織村民按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向溝道兩側高地轉移。鎮、村兩級在35分鐘內組織左右兩岸133戶374人安全轉移。15分鐘后,發生山洪泥石流,沖擊時長大約15分鐘左右,造成村莊進水,房屋道路被淹損毀。因基層監測預警責任人發揮重要作用,及時發出預警,此次山洪泥石流災害無人員死亡失蹤。


      谷汝溝洪水沖進河壩組居民區 


      黑水縣河壩組進行人員轉移

       

      經驗做法

      一是提前發布預警信息,實現預警信息全覆蓋。7月14日15時,縣科農牧水局收到風險預警后,多渠道發布預警短信,及時通知山洪災害危險區行政責任人做好防范應對,通過滾動傳遞預警信息,確保雨水情及時傳達到縣、鄉、村三級防汛責任人。累計共發布氣象預警信息5次、雨情實時通報5次、預警信息778條。二是密切關注重點區域,基層責任人履職盡責??h科農牧水局對山洪災害重點隱患點預警避險責任人進行抽查,共抽查重點山洪災害隱患點46處。谷汝村鋪曲組預警轉移責任人石旦真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準確判斷風險并及時報告和組織轉移人員,成功應對災害。

       
       
      來源: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狂操黑丝美女